“董”窖,才能更懂酒
11月6日晚上,《華夏酒報》記者從一位老酒友那里看到了三十多年前的“董窖”酒,他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,了解“董窖”,才能讓你更懂酒。
說起“董窖”,行業(yè)內人士都對它記憶深刻:從1957年至1976年,董酒都是在遵義酒精廠的董酒釀造車間生產的,由于產量上不去,董酒車間在1976年自立門戶,成立了貴州遵義董酒廠。
董酒廠獨自建廠后,先后開發(fā)新產品有玉香液、杜仲酒、杞園酒、窖梁酒、董窖、董醇等產品。 1985年2月底, 董酒廠廠部決定停止“窖粱酒”的生產。同年3月,取代“窖粱酒”的新產品“董窖”酒試制成功。白酒泰斗沈怡方先生品嘗董窖后,曾留下了一句評語:“貴州兩大寶貝,茅臺和董酒”。
那位酒友告訴記者,“董窖”是用白酒串蒸、董酒香醅而得酒基,經貯存后加人五分之一的董酒勾兌而成的藥香型酒,它是在窖粱酒生產工藝的基礎上,精心選料(米曲和麥曲中藥成份達100多種)通過改變勾兌方法而獲得新生,因為他添加了董酒,所以,口感接近董酒而又不同于董酒。
他說, “董窖”的生產周期不長,3月中旬便在董酒一車間正式投入生產,生產中仍采取利用董酒生產間隙,充分利用生物菌的環(huán)境,采用董酒同樣的制曲、入藥、烘干等方法,1985年共生產“董窖”211.7噸、1986年在其他車間擴大產量后,達到377.3噸。“董窖”的量產,彌補了董酒產量不足的問題。
據介紹,“董窖”在質量上較之窖粱酒有很大提高,不僅口感醇甜爽凈、酯香舒適,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董酒風格。1985年投放市場后,源源不斷銷往國內各省、市,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好評。
如今,對于收藏愛好者而言,1991—1994年的“董酒”價格已經每瓶突破2500元,更有甚者,部分年份單瓶價格已經突破了數千元。而即將在2020中國老酒大會展示并拍賣的1992年58度“董窖”酒,其本身的存量就遠遠低于同時期董酒,對比當前老酒市場的綜合行情,無論是品鑒,還是收藏投資,其性價比和升值空間都非常大,值得每位老酒愛好者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