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的真是“瀏陽河”的產?
昨日,財經網爆出的瀏陽河酒“停產”事件在業(yè)內瘋傳,連瀏陽河酒近幾年的“悲情上市夢”也被媒體扒了出來,一時間各種評論鋪天蓋地;甚至部分媒體還打出了扯眼球的“破產”標題。
2006年,公司銷售額達到歷史最高20億元,讓瀏陽河名聲大漲,近年來,雖然風雨飄搖,三次“借殼上市”未果,但還不至于一夜之間窮途末路。
今日,事件再次出現轉折:瀏陽河高管回應“停產”是更換基地。曲折的“鬧劇”背后雖然折射出了酒業(yè)脆弱的神經,但是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首先要謹慎、客觀地對待瀏陽河事件。那么,瀏陽河現在究竟處于什么樣的境地?
“停產”不等于“破產”!
對于財經網爆出的《緊急通知》,一接近瀏陽河的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:“業(yè)內將瀏陽河停產事件過于夸大,甚至‘破產’謠言也傳的沸沸揚揚;但是事實上瀏陽河的釀酒車間核心團隊并沒有變化,比如車間主任和核心技術員工仍在;這次‘通知’的真實目的是淘汰那些打醬油的生產工人;再說,酒廠夏季‘停產’現象是普遍的,為什么被吵得如此局面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”
在上述知情人士看來,瀏陽河的尷尬境況在行業(yè)里面也不是一天兩天;從前兩年的“借殼”上市流產,到去年想搭上皇臺酒業(yè)上市等事件都側面映射了瀏陽河在行業(yè)調整期下的真實狀況;過去沒有被集中關注只是缺少了一根引爆的導火索;此次“停產”事件的真相無疑是被夸大了。
對于上述知情人士提到的酒廠夏季高溫停產的現象,記者隨后聯系到了一位在四川某酒廠工作多年的管理者;該人士告訴記者:“酒廠一般到了夏季高溫時節(jié)釀酒車間都會停產,因為高溫環(huán)境已經不適合釀酒,而且近兩年的行業(yè)形勢又拉長了夏季的停產時間,原來一般停產兩個月,現在效益不好的酒廠停產三四個月很正常;另一方面,酒廠釀酒工人與廠家一般都是臨時勞工合同,停產期間釀酒工人一般都會另謀生計。”
在該酒廠人士看來,瀏陽河因效益不好提前發(fā)酒廠“停產通知”再正常不過,而且停產時間過長的話釀酒員工流失也是相當正常的;在效益不好的小酒廠也會用類似方式去“裁員”。
“停產”是為了“更換基地”
為了進一步了解瀏陽河事件,記者聯系到瀏陽河一內部高管;該高管稱:“首先,暫時停產的是瀏陽河的老生產車間;一方面瀏陽河與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新建的釀酒車間一期已經竣工,計劃更換新的生產基地;另一方面原來的釀酒基地需要升級改造窖池。其次,老基地停產之后的空置員工,公司也會依法、合理安排。”
除此之外,上述高管聲稱將追究“造謠者”的法律責任。
對于近幾年的瀏陽河而言,雖然不如過去風光,業(yè)內也頻頻傳出內部管理混亂、市場價格混亂、買斷品牌眾多導致傷害母品牌等負面消息;但是就瀏陽河在湖南市場而言,該品牌在低端價位仍然是有市場的。“瀏陽河在湖南本土的百元以內的低端市場還有一定市場份額,不過主要在信息不對稱的農村市場;由于價格相對較低,再加上瀏陽河過去的品牌力,在鄉(xiāng)鎮(zhèn)市場還是能賣的。”瀏陽市一姓程的經銷商告訴記者。
不過在湖南市場,熟知瀏陽河的業(yè)內人士都知道,瀏陽河近幾年已經無心市場,現在局面也不是一朝一夕的;即時出現資金問題也是正常的;不過還不至于到“破產”的地步。
不嚴謹的輿論導向 停的不僅是瀏陽河的產
事實上,無論是“勾兌”還是“配制酒”,行業(yè)在白酒的教育傳播上,一直還處于一種比較落后的階段。中國酒業(yè)協會秘書長宋書玉曾坦言道,白酒對于消費者還是熟悉的陌生人,中國白酒正向、明了的科普知識和文化傳播將決定了中國白酒的未來。
但回過頭來看此次事件,一個品牌的停產,在各類媒體無下限的“818”中,帶來的不僅僅是消費者對瀏陽河的質疑,影響的更是社會對白酒行業(yè)的信心。
“我一直在呼吁,我們千萬不能犯‘失去了才懂得珍惜’的這種錯誤。”宋書玉對記者講到,中國白酒是世界上工藝最復雜,生產流程最長的酒,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酒可以與之相提并論??涩F在,隨著各類洋酒的進入以及媒體對白酒不嚴謹的報道,我們可以感受到,這種優(yōu)秀的文化正在逐漸地流失。
在行業(yè)出類似“負面”新聞時,作為行業(yè)媒體應該用我們的行業(yè)知識還社會一個真實的情況,而不是用行業(yè)媒體的“資深”加大事件的誤會。這是我們的優(yōu)勢,更是責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