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民族向來是一個熱愛生活,向往幸福,富有創(chuàng)造性的偉大民族。經過歷代艱苦卓絕的偉大探索,創(chuàng)造了一系列醫(yī)療用酒,豐富了我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和節(jié)日民俗,推動了中醫(yī)發(fā)展,是中華民族對世界醫(yī)藥科技發(fā)展史的奇特貢獻。
元日
元日飲酒,以詩為證,“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”。
屠蘇酒有“屠絕鬼氣,蘇醒人寰”的意思,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(yī)華佗創(chuàng)制而成的,具有益氣溫陽、祛風散寒、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,其配方為大黃、白術、桂枝、防風、花椒、烏頭、附片,于除夕傍晚懸在井底,正月初一早上取出來泡在酒中或煮或不煮,全家人面朝東方飲用此酒預防瘟疫,再把剩下的藥渣扔入井中,歲飲此水,一世無病。后由唐代名醫(yī)孫思邈流傳開來的。孫思邈每年臘月,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(xiāng)親一包藥,告訴大家以藥泡酒,除夕進飲,可以預防瘟疫。屠蘇酒在飲用上有個特別的規(guī)矩,要從年幼的人開始喝起,按照輩份依次,于是這也成了詩人們感慨歲月不復,朱顏辭鏡的一種意象了。驅疫辟邪,祛病健身,是元日酒文化兩大重要功能。
社日
社日就是祭祀社稷的日子,分為春社和秋社。春社到了今天變成了二月二龍?zhí)ь^,秋社即是中秋節(jié)。社日節(jié)當然也有社酒。民間流傳社酒可以治聾,所以社酒又叫“治聾酒”,李時珍在 《本草綱目》 中說,社酒有 3 個功能,一為治小兒語遲,納口中佳,二為噴屋四角,辟蚊子,三為治聾。社日也因此成為了一個衛(wèi)生保健日子。
上巳
上巳,指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。這一天,古人有在水邊嬉游洗浴的風俗,叫做“修褉(xi四聲)”,又叫“春褉”,也稱“褉日”。褉的意思是浴,它是一種與水相關的祭祀。人們聚集在水邊,洗滌沐浴,為的是祛除污垢,遠離災晦,祈禱歲歲平安。但沐浴之外,還要在水邊宴飲,稱作“褉酒”。這才是上巳節(jié)的點睛之作。魏晉以后,大概因為農歷三月上旬不定有巳日,上巳節(jié)開始固定在三月三日。流傳千古的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描寫的便是三月三日上巳節(jié),文人雅士宴飲會稽、曲水流觴的場景。
端午
五月為仲夏之月,端又有開始之意,唐朝以后五月初五特指端午。端午用酒有菖蒲酒、雄黃酒、艾酒、朱砂酒等。民間流傳一個說法“飲了雄黃酒,病魔都遠走”,過去人們用雄黃酒避邪驅毒。一般飲用的雄黃酒,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。雄黃、橘紅色、為硫化砷、性溫、微辛、有毒,有解毒殺毒的作用。少量飲用,可治驚癇、瘡毒。但小孩子不適合飲用,所以大人通常會用雄黃酒給小孩子頭上畫一個王字,用以驅邪消災。白蛇傳中白素貞喝了雄黃酒后便現(xiàn)出原形,這即為雄黃酒辟邪的生動表達。
另一種菖蒲酒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的釀造歷史,端午節(jié)的菖蒲酒用菖蒲、艾葉泡制而成,被人們用以祛毒辟邪。菖蒲可以祛寒濕、補五臟、明耳目、溫腸胃。在許多神仙故事中,很多神仙都是因為常食菖蒲而得道升仙,而五月有長命續(xù)命的文化心理,所以菖蒲得到了百姓的歡迎,菖蒲也就成為了端午佳節(jié)的神品。隨著菖蒲的藥用價值被發(fā)掘,后來形成的藥用的菖蒲酒制作就更為嚴格,也更為考究。
重陽
九月初九為重陽節(jié),九為陽數,且為陽數之極,九九為重陽,盛極必衰,九月初九需辟邪。古人認為九月初九佩茱萸、飲菊酒、登高山可以免除災禍,辟除不祥,此俗一直流傳到后世。南朝梁·吳均 《續(xù)齊諧記·九日登高》 載:“東漢汝南桓景,隨費長房游學累年。一日,長房謂之曰:‘九月九日,汝家中當有災,宜急去,令家人各作絳囊,盛茱萸以系臂,登高飲菊花酒,此禍可除。’景如言,齊家登山。夕還,見雞犬牛羊,一日暴死。長房聞之曰:‘此可代也。’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,婦女帶茱萸囊,蓋始于此。”
重陽節(jié)用酒有菊花酒和茱萸酒,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、酒曲釀制而成,其味清涼甜美,有養(yǎng)肝、明目、健腦、延緩衰老等保健養(yǎng)生功效。菊花為長壽食品,服之可輕身耐老,因為菊冬苗、春葉、夏蕊、冬花,經歷霜雪不凋零,當然是益壽延年的象征,古人不僅服菊并且認為,飲用菊水亦可益壽延年,所以人們以菊泡酒,白菊花長于清肝明目,黃菊花長于清肺熱。茱萸氣味芳香,可祛寒止痛,助陽止瀉,能治療頭痛、腹痛、泄瀉等疾,吳茱萸性味辛苦熱,具有散寒止痛、降逆止嘔、助陽止瀉、以此泡酒大益于身體健康。茱萸酒是吳茱萸,肉桂,益智仁,白酒釀造而成。主治遺尿,小便頻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