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茅臺陳釀勾兌傳聞持續(xù)發(fā)酵:年初,成都律師邢連超花費6萬元購入“50年陳年茅臺”、“30年陳年茅臺”各兩瓶。不久后,他發(fā)現(xiàn)所謂的“30年”、“50年”的“陳釀”均是以15年酒齡的基酒勾兌而成,于是他以虛假宣傳等理由將貴州茅臺告上法院。
沒想到這一告竟牽出白酒行業(yè)勾兌基酒潛規(guī)則,更使得茅臺面臨不小的公關危機——高端白酒勾兌而成,酒齡造假,未免有點貨不真價不實。
而就在不久前,以茅臺為代表的白酒行業(yè)才掀起了新一輪漲價潮,截至目前,飛天茅臺酒市場價已漲至2400元/瓶。
01
面對“50年茅臺”這樣的字眼以及酒瓶正面商標的“AGED 50 YERARS”,不少消費者在購買50年陳年茅臺酒時,想必是確信手里這瓶酒誕生于1969年,凝結了50年的滄桑與輝煌——否則怎么擔得起18999元的定價?
時間成本是酒價組成的重要部分——對比其它茅臺酒就能發(fā)現(xiàn):普通飛天茅臺酒市場指導價定為1499元、30年陳年茅臺定價為11999元,而50年陳年茅臺價格為18999元。
但貴州茅臺不是這么認為的,其官網(wǎng)顯示,50年陳年貴州茅臺酒其基酒酒齡不低于15年,按照50年陳年貴州茅臺酒標準精心勾兌而成。
說實話,看不懂
這也是邢連超狀告貴州茅臺虛假宣傳時,茅臺代理人辯解的理由——茅臺公司多渠道介紹過此情況,沒有欺騙消費者的故意,也沒有實施欺詐行為。
而隨著事情的進一步發(fā)酵,白酒行業(yè)普遍存在“勾調”的潛規(guī)則也被牽出。
一位在四川知名酒企工作了近35年的老員工表示,用老酒勾調新酒的做法,是白酒行業(yè)長期存在的客觀現(xiàn)象和傳統(tǒng)工藝之一。
另一名酒企資深員工李東介紹,普通消費者理解“年份酒”這一概念,通常都會認為是指窖藏時間,年份越長酒越醇香。但實際上,市面上的年份酒只是一種概念區(qū)分,或者說只是為了區(qū)分口感。
這也是貴州茅臺給出的說法,茅臺陳年酒標注的年份并不對應酒體儲藏的年限,只是為了區(qū)別口感。茅臺酒受生產環(huán)境制約和技藝要求影響,產量有限。“消費者應該了解”,以“50年貴州茅臺酒”和“30年貴州茅臺酒”的銷售價格,不可能買到對應年份的陳年酒。貴州茅臺劃分為15年、30年、50年和80年等不同年份,只是為了明顯區(qū)別口感。
這也行?
而從科學角度上,窖藏30年、50年的原酒是入不了口的。因為使白酒變得香醇的是陳化反應,而這一反應必須在窖池里的微生物環(huán)境下進行,一般不超過10年。而一旦離開這個環(huán)境進行裝瓶后, 酸化反應便開始替代酯化反應,所以白酒并非藏得越久越好喝,相反,白酒是有保存期限的。
李東表示,以醬香型白酒為例,其最佳賞味時間在釀好后的七八年左右,時間長的都用作勾調了。李東所在酒廠也出品“陳釀三十年”白酒,公司銷售說明也“委婉”提到,“陳釀三十年”并不是指容物都是儲存三十年的白酒,而是指在這瓶酒中勾兌有“部分”陳釀三十年的酒,“如果都是三十年的原酒,任何人都喝不下去,只有經(jīng)過勾兌的酒,才能被普通消費者接受。”
貴州茅臺之所以售價能夠如此之高,是因它有足夠的年份酒,有最好的勾調師進行勾兌,勾調師幾乎是白酒企業(yè)除品牌之外最大的財富.
因此,“幾乎沒有真正酒齡能達到三五十年的老酒,酒齡不低于15年的老酒+新酒可以做成30年、50年的陳釀”,這樣的意識,在白酒行業(yè)是普遍的。
02
但是,普遍是否意味著合理呢?
“揣著明白裝糊涂”,邢連超這樣描述茅臺。
根據(jù)融澤咨詢酒類營銷專家劉曉威的說法,消費者消費的是“年份概念”,而非“年份白酒”。消費者理解的年份,一直都不是“廠家的年份”,但卻是廠家和品牌希望消費者理解成的“年份概念”。多年以來沒有白酒品牌告訴消費者“年份”的真正含義,卻都在利用消費者的錯誤認知和錯誤聯(lián)想,進行產品大肆傳播和銷售。
就像茅臺官方商城顯示的陳年茅臺圖片,從包裝盒酒瓶身,年份元素被放大和突出了,酒齡介紹卻淹沒于不起眼的小字說明中。這一大一小,很難不讓人懷疑是有意為之。
曾任中國副食品協(xié)會酒類委員會副會長的曾宇也認為,沒有存放50年就打上“50年”的標簽,茅臺這種“打擦邊球”的行為的確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。
而根據(jù)中國食品工業(yè)協(xié)會的說法,存放二三十年及以上的基酒,用不同年份的酒勾兌以后,基酒含量至少超過50%才能標注酒齡。
在庭審中,邢連超曾要求茅臺提供基酒儲存量等相關材料來證明“茅臺沒有虛假宣傳”的說法,但茅臺代理人表示,茅臺酒相關的工藝流程涉及茅臺核心的商業(yè)機密,不可能向原告提供。
多名律師表示,除了虛假宣傳,茅臺方面可能還涉嫌消費欺詐,不過,最終如何宣判還要綜合雙方各自舉證情況才能認定。
不可否認的是,年份酒概念背后是巨大的利益。行業(yè)研究人士表示,年份酒大約是十年前的營銷噱頭,乃另一個酒企巨頭五糧液發(fā)明的,剛出來時也被輿論大大地批判過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假的竟也成真的了。
業(yè)界估算,目前白酒年份酒的市場規(guī)模在百億元以上,而且隨著品質消費概念深入民間,年份酒的市場空間將不斷擴大。
而由于使用基酒進行所謂的年份酒勾兌,量的把握及相應信息公示的不清晰,容易讓售、買雙方爭執(zhí)不下,消費者的知情權依然難以得到保障。
03
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。因此,對于茅臺陳年勾兌酒一事,輿論上也出現(xiàn)兩種聲音:一種是不明就里的消費者控訴茅臺欺詐,一種是了解內幕的知情者嘲笑消費者“低智”,茅臺高價售賣,收的是“智商稅”。
但在易懂君看來,兩種態(tài)度雖截然不同,但卻都是源自白酒的“價值之爭”——只不過前者在意的是白酒產品價值,對茅臺等酒品仍持有“貨真價實”的要求;而后者著眼的是白酒的金融價值,將茅臺當奢侈品看待,不將成本看成是唯一影響價格的因素。
這也是市場之爭。
隨著經(jīng)濟發(fā)展與國民消費力的提高,以茅臺為代表的白酒企業(yè)在近40年間,實現(xiàn)了驚人的業(yè)績飛升。
數(shù)據(jù)顯示,1981年飛天茅臺的國家核定零售價為7元/瓶,而2019年,飛天茅臺的市場價已經(jīng)漲至2400元/瓶。38年間,飛天茅臺價格漲了342倍,可謂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,然而據(jù)估算,一瓶茅臺酒的真正成本只要50元,價差懸殊令人咋舌。
而不久前中金公司分析師刑庭志團隊發(fā)布的一份研報更讓茅臺價值之爭迎來新高峰。報告預計到2028年,每瓶茅臺酒出廠價將漲至4000元,高端白酒奢侈化。
事實上,貴州茅臺市值也早就超過了世界第一大奢侈品牌——LV集團,而茅臺公司90%的毛利率更是讓一眾國際奢侈品企業(yè)難以望其項背。
茅臺酒是奢侈品,世界公認?
不過在市場一片重倉的呼喊聲下,也有聲音表達不滿。在科技越發(fā)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當下,真實業(yè)苦于擴張發(fā)展的資金稀缺,而茅臺區(qū)區(qū)一個釀酒企業(yè)卻驚人登上萬億市值寶座,讓不少人心中郁結。
比起辛辛苦苦的制造業(yè)、勤勤懇懇的農業(yè),白酒行業(yè)的利潤、企業(yè)地位來得過于輕易。更有甚者認為,國家應該限制酒類企業(yè)上市,釀酒行業(yè)如今有38家上市公司,實在沒有必要。酒企高利潤的確符合上市條件,但酒企并不缺錢,茅臺2018年年報顯示其賬面資金超過1100億,為何還要任這些酒企上市圈錢?
許多公司上市以后,就把上市募集的資金進行理財,說明其根本就不缺錢,倘若這些錢能夠分配到真正值得發(fā)展的企業(yè),創(chuàng)造出的社會價值將會更大,股票市場有限的資金應該用在刀刃上。
“茅臺的萬億市值,是對實干企業(yè)的羞辱;白酒的奢侈品化,是對產品價值的玷污”,觀點看似偏激,但細想似乎也并非全無道理。
不過萬億茅臺、天價白酒恐怕是勢不可擋的,微博著名財經(jīng)大V吳悅風就表示,茅臺的品質究竟值不值得目前乃至將來可能出現(xiàn)的溢價,因人而異,相信很多人覺得愛馬仕值這個價,就像沒有人真的會把幾十萬的愛馬仕當成裝東西的袋子用一樣,如今貴為奢侈品的茅臺,并沒有多少人真的把它當成酒來喝。像茅臺勾兌酒這樣踢爆“低成本賣高價”的事件,未來還會越來越多,大家慢慢會更加了解,白酒成本不值這個錢,但大部分人并不在意成分,而是在意用途。
白酒真的已經(jīng)成為準奢侈品概念。(藍鯨財經(jīng) 易懂財經(jīng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