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酒友本身就是銷售通路。在渠道為王的時代,“盤中盤”從A類酒店角逐到C類酒店,從綜合性煙酒連鎖競爭到街邊雜貨鋪。隨著行業(yè)調整的深入,價格逐漸回歸價值。在以“消費者”為核心的時代,鋪貨率及SKU不再完全決定銷量,渠道的優(yōu)勢漸漸被淡化。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,人人都是傳播者,針對目標人群進行試飲、品鑒等活動被越來越多的酒企認可。使用者即傳播者,延伸一步,如果傳播者具備銷售能力,傳播者即銷售者,而且該銷售是基于口碑,酒友本身就成為一條非常理想銷售通路。
風來的時候,風箏與飛鳥爭高下,風走的時候,只有飛鳥還能留在空中。在酒業(yè)O2O被熱炒的2014年,酒快到、搜搜酒、酒友及酒空降等各種背景的酒業(yè)O2O紛紛上馬,2015年,據知情人士透露不少酒業(yè)APP已然進入停滯狀態(tài)。相比酒友1.0版本,2.0版本實現(xiàn)內容、人物及酒品的推薦,私信功能的放開,使核心、忠實及圍觀用戶各自有了留下的理由。相較于酒企、酒商等以賣酒為核心功能的APP,酒友的優(yōu)勢不言而喻。作為酒水行業(yè)研究者,筆者一直關注酒友的發(fā)展,酒友2.0讓酒業(yè)明白了三個道理,飲酒的及時性并非剛需,喝酒其實就是興趣愛好,酒友本身就是銷售通路。
飲酒的及時性并非剛需。酒友買酒是剛需,飲酒也是剛需,及時性購酒卻非剛需,僅是良好的用戶體驗。保持良好用戶體驗的前提是,提供者實現(xiàn)盈利的最大化,而非用戶體驗無限提升,提供者的收益卻不斷下降。在計劃經濟時代,酒水屬于供不應求的產品,人們購買酒水習慣于“計劃”;在商品經濟時代,酒水產品得到極大的豐富,出于商務宴請、節(jié)慶走訪,人們購買酒水仍然習慣于“計劃”;在網絡時代,電商酒品層出不窮,即使網民屬于沖動消費,離所謂追求飲酒及時性仍然相差很遠。
喝酒其實就是興趣愛好。在人們意識到酒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的那一刻起,酒就被賦予了社交屬性,而后衍生為婚喪嫁娶、喬遷生子、題名升遷及接風踐行等,再然后用一句話概括,不管你飲不飲酒,從你的出生到死亡,總有很多人因你而飲酒。拋開酒水的社交功能,仍然有很多人愿意去喝白酒,追求一種微醺的境界。這樣的人本就很多,他們聚在一起,總會談論哪款酒喝起來更有感覺、哪款酒的外形更有特點,喝酒時又發(fā)生過哪些啼笑皆非的故事,在這種非功利性的背景下,酒友還真能聚集起一幫純粹愛喝酒的人,僅僅因為其是酒友互動的平臺。
酒友本身就是銷售通路。在渠道為王的時代,“盤中盤”從A類酒店角逐到C類酒店,從綜合性煙酒連鎖競爭到街邊雜貨鋪。隨著行業(yè)調整的深入,價格逐漸回歸價值。在以“消費者”為核心的時代,鋪貨率及SKU不再完全決定銷量,渠道的優(yōu)勢漸漸被淡化。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,人人都是傳播者,針對目標人群進行試飲、品鑒等活動被越來越多的酒企認可。使用者即傳播者,延伸一步,如果傳播者具備銷售能力,傳播者即銷售者,而且該銷售是基于口碑,酒友本身就成為一條非常理想銷售通路。
相較于外賣O2O、金融O2O、交通O2O的App軟件,酒業(yè)O2O非剛需且受眾年齡普遍偏大,所以并不能通過燒錢來快速完成原始用戶的積累,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。對于酒業(yè)O2O的APP軟件通過社交來完成用戶的積累是非常不錯的選擇,而網易酒友邁出的第一步恰是如此。